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保安全、抓经营、推改革、促发展、强党建等重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在建设美丽中国、能源强国中展现央企担当。
一、提高站位,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指出:“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青海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当前,青海新能源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底线思维,着力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青海要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必须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提出的“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规律,围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着眼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优化绿色电力的生产、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二、真抓实干,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创新难度大。我们作为能源电力企业,必须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电力体系,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切实发挥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确保企业科技创新的持续性、深入性和有效性。围绕国家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找机遇、拓空间、谋发展,更加准确地把握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和时代要求,更好掌握“风光氢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做创新发展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培育发展新动能新赛道,全面加快绿色智慧转型步伐,更好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着力加快激发人才活力。深化人才强企战略,通过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一套全面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科技人才培育机制,系统地识别、培养和提升职工的技能与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优化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潜能,鼓励职工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青年职工快速成长,成为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同时,通过建立公平、透明的选拔机制,确保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得到合适的职位和发挥空间,确保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发展一体推进,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迈上新台阶。
着力提升数字化改革能力。当前,能源革命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已成为能源企业提升运行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在生产环节,就要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检测、智能预警等功能,打造智慧电厂、智慧工地、智能巡检,达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化检修等目标,切实降本增效、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安全系数;在数据治理环节,就要抓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各类信息平台高效协同、融合发展,持之以恒走好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着力增强品牌文化实力。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多措并举传播“中国大唐”品牌,抓好青海省兴海县、都兰县、大柴旦行委清洁能源供暖民生工程、能源保供工作,确保重要节点和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用能高峰时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抓好绿色转型,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坚守环保红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环保督察问题的跟踪治理,宣传中国大唐绿色清洁品牌底色,树立有责任、有温度的品牌形象。
三、党建引领,树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标杆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牢牢把握政治站位与发展战略的辩证统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党建的战略引领,铸造国企的“根”和“魂”,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
构建大党建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坚持党在国有企业的领导和中心地位不动摇,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文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融合,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为企业安全生产夯基铸魂,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坚持国有资本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围绕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不断改革和完善能源电力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管理与运行机制,确保党组织意图在企业重大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力、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筑牢大监督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对腐败始终采取“零容忍”态度,统筹纪检、巡察、审计及合规专业的监督作用,围绕“讲政治、夯基础、强监督、促发展”主线,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四合一大监督”、“三清”企业建设、深化“两维三级”分级管理分级监督、廉洁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的监督抓手,为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