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1月19日5版】“链”指千亿产业集群 “智”造赋能光伏领跑
来源: 作者: 日期:2024-01-19

1705624477474.png

1705624485512.png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绵延数百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大基地,深蓝色的“光伏海洋”蔚为壮观;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西宁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全速奔跑……

与“光”同行,从“光伏制造”到“光伏发电”,青海炽热的“阳光”将一个备受关注、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与一个积极打造光伏产业集群的现代化城市“链”接在一起,共同“追光逐梦”,结出丰硕果实。

竞逐光伏产业发展新赛道,西宁在“破题”中勇于担当,在“答题”中勇毅笃行。依托青海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西宁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配套应用”较完整的硅材料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聚链成群、加速崛起,实现光伏配件“青海造、青海用”,光伏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

聚“光”成“链” 点燃产业发展强引擎

2023年12月15日,位于海南州兴海县河卡滩的国家第一批“沙戈荒”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大唐兴海大基地5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投运。极目远眺,“大唐蓝海”涌入荒滩戈壁,一块块硕大的光伏板,闪烁着蓝色的光芒,也折射出耀眼的“新”速度。

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海宽说:“一直以来,大唐青海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产业‘四地’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上下游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全省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其中,大唐兴海大基地50万千瓦光伏项目47.58%光伏组件来自本省的天合光能。”

时间回拨到2022年3月,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共同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2023年2月,首根西宁造210+N单晶硅棒成功下线;同年8月,天合光能至尊N型700W+系列组件在青海实现量产,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就此成为光伏行业首家实现TOPCon量产组件功率突破700W+大关的企业……短时间内,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实现了青海省光伏全产业链“全链贯通”。

大唐兴海大基地50万千瓦光伏项目具有海拔高、地理环境特殊、面积广、建设规模大的特点。因此,相比常规的光伏组件,西宁产天合光能至尊N型700W+超高功率组件是项目最优选择。

当然,青海光伏产业链间的环环紧扣,靠的是企业间双向奔赴,“携手”前行。为了高效配合大唐项目工期,天合光能以最快速度响应供货需求,从生产排期到配送时间协定,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大基地项目需要在诸多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其流程相对一般工程更加复杂。天合光能凭借专业的服务和供货效率,不仅快速适应项目应用环境,还带来更高更稳定的效益。” 大唐(兴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蔡成斌说。

“青海造、青海用”的光伏产业链持续释放“链”式效应,更多“朋友”加入,不断提升发展韧性、汇聚发展动能。

中核汇能(青海)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慧瑜说:“我们共计采购本省天合组件1259MW,努力提升国家能源大局中的‘青海分量’,为青海光伏‘朋友圈’贡献中核力量。”

从企业高效率投产到订单的源源不断,天合光能印证了“西宁产”的高效率与高品质。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电池负责人陈宝东说:“天合光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为青海本地提供低成本光伏终端产品及系统,真正实现‘青海造、青海用’,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出贡献。”

而天合光能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的全面贯通,让西宁在光伏赛道上踏出了关键一步,坚定了西宁聚力发展光伏产业的信心和决心。2023年,西宁开发区管委会与海南州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机制,协同发力共同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共同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共同推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建设模式及接入方式、推进零碳城市建设……

……

原文链接:“链”指千亿产业集群 “智”造赋能光伏领跑 (qhrbnews.com)

青海日报数字报 | “链”指千亿产业集群 “智”造赋能光伏领跑 (tibet3.com)

大唐环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04 15: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