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猎猎,战鼓催征,一台台白色“小巨人”伸向云端,捕捉着能源转换的密码,中国大唐正在中原大地书写着绿色能源发展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12月1日,大唐桐柏县安棚100兆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顺利完成吊装;12月9日,大唐封丘7号风机并网发电,标志着河南发电公司风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12月11日,大唐桐柏县安棚100兆瓦风电项目第二台风机顺利完成吊装;12月12日,大唐临颍共计200兆瓦风电项目升压站一次受电成功;12月13日,大唐颍北二期140兆瓦风电项目(端华二期风电场)首台风机成功并网发电。
平原土地松软雨季长、风速高切变、村庄密集交错、道路情况复杂、吊装现场封闭隔离难度大……大唐新乡封丘风电场项目部这个平均年龄不足33岁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交出了按期并网发电的成绩单。回顾建设历程,项目高峰作业期26个班组233人,大型机械设备15台/套同步开展作业。面对点多面广、项目管理人员不足的局面,项目部负责人让拉车扛活的人有话语权,各专工结合参建班组安全、质量、进度等管理情况推荐评选优秀班组等,按月兑现奖惩,激发一线班组活力,创造出9天吊装一台166米机型混塔纪录。
走进升压站,电气专工欧新新和同事正忙于剩余风机的并网调试。连续90多天了,他和同事们“连轴转”,但因目标明确、密切配合,始终保持着忙而不乱。目前,该项目19台风机基础全部浇筑完成,整机吊装完成18台,混塔吊装完成18台,预计12月底实现全容量并网。
漯河临颍风电项目建设现场的火热让大家忽略了冬日的寒冷。经理王世光紧紧盯着最后一台风机的最后一段塔片缓缓就位后才转移了视线,“真攒劲儿!39台混塔全部吊完了!”回顾项目建设过程,七百多次的协调、三千多次的大件设备运输、上万次的吊装,在该事业部党委的支持下,王世光和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团队成员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攻坚。
“项目建设是一个不断斗争的过程,和不同的困难作斗争,斗而不破,最终要将项目按期顺利并网发电。”分管领导贺志钦说道。为了追回因暴雨而影响的进度,他们坚持团队作战,天不亮就出发参加现场站班会,积极协调解决临时用地、道路运输、物资供货等各个环节,打通项目建设堵点难点。
“七八月份的雨下的人心里焦慌焦慌的,路都下透了,一脚踩下去看不到脚面,最难的时候还拿着洗菜盆舀出路上的积水。”协调专工鲁雄璞苦笑着说。“有一个机位三面不足500米都是高压线环绕,经过反复讨论,最终采取先将叶轮稳稳吊起,在高空中旋转180度后最终顺利对接上机舱。”有着多年吊装经验的机务专工王四新说起当时的情形,嘴角有些微微颤抖。目前,该项目39台风机基础全部浇筑完成,整机吊装完成37台,混塔全部吊装完毕,预计12月25日全容量并网。
“每天早晨一睁眼,就想今年还剩几天,能不能干完。”大唐开封祥符风电项目经理张华龙看着“作战图”、进度表说,“不争分夺秒,不咬牙推进,开封祥符项目按期投产将毫无可能。”
9台1000吨、6台800吨、7台320吨履带吊、19个工作面同时作业……面对开封祥符20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紧张形势,该公司党委以“资金保障不缺钱、物资供应不断货、线路送出不耽误、施工组织不乱套”的工作理念,全方位为项目保驾护航。该项目部以“小时”计工期,迅速明确打桩机、塔筒、吊车等进场计划和劳动力计划,以“机动化组织、流水化施工”,在困局中破新局、逆势中起势。该项目距黄河最近机位还不到30公里,沙地承载力差、保水性强,一遇雨季积水严重。为此,该项目部提前策划主吊车站位换填、压实,同时准备引孔、降水等方案,减少雨季“窝工”可能性。此外,从事业部抽调8名具有相关经验的中层干部及部门骨干,经培训合格后支援现场“业主代班”。“在家里睡不踏实。”刚完婚两天的电气闫文韬主动赶回了项目部,他必须在投产前将所有手续办理完毕。“快降温的时候收到了媳妇儿邮寄的厚衣服,几个月没回家带的都是单衣服,还叮嘱我安心工作、注意安全,特别感动。”该项目开工以来,安全专工余志远和同事们以钉钉子精神坚守一线。目前,36台风机基础全部浇筑完成,整机吊装完成16台,混塔吊装23台。
大唐桐柏县安棚100兆瓦风电项目位于豫西地区,进入11月份,频繁的大风成为吊装作业进度最大的阻碍。
“时间太紧了,这风再不停,咋完成得了?”大家心里直犯嘀咕。该项目部运用专业软件监测天气,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各类预警信息,对恶劣天气作出预判;逐机制订吊装方案,合理设置倒运计划,确保现场吊装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强化作业人员安全作业的技能培训,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增加资源投入,调配人力和机械,确保施工队伍充足,在安全允许条件下抢抓“窗口期”开展吊机转场和吊装工作。目前,该项目6台风机混塔同步吊装,第三台风机混塔吊装完成,升压站站内联调结束,送出线路塔基全部完成、立塔完成88%、架线完成15%。
大河奔涌,决战正酣。目前,河南公司上下正以临峰决敌的气势,锚定全年投资发展目标,吹响项目投产冲锋号,将“蓝图”变“实景图”,以绿色发展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